江苏健康家庭
当前位置:首页 > 健康有约 > 心理健康心理健康
从“心”出发,守护女性心理健康
发布时间:2025-04-28  浏览次数:12

2025年4月25日至5月1日是第23个《职业病防治法》宣传周,今年的主题是“关爱劳动者心理健康”。

现代社会中,女性往往承担着职场与家庭的双重压力,心理健康问题日益受到关注。中国精神卫生调查(CMHS)数据显示,我国抑郁症患者中65%是女性,并且女性终生抑郁障碍的患病率是男性的1.44倍。一场没有硝烟的心理战争,正在悄然上演……

三重压力下的心理困境

1、工作压力

当前社会竞争越来越激烈,“内卷”情况越来越严重,个体所面临的工作压力就越来越大。研究表示,相比于男性,职场女性无论身体健康还是心理健康,都更容易受到压力的影响。另一方面,由于用工成本差异,在当前社会,职场性别歧视问题依然存在,并呈现隐蔽化趋势。这使得女性职工在求职、晋升、薪酬等方面可能会受到不公平的待遇,一些女性会由此缺乏对工作的兴趣,变得焦虑不安,这对她们的心理健康与职业发展均会造成负面影响。

2、角色冲突

职业女性不仅要扮演社会角色,在工作中拼搏进取,又要面临家庭角色的转换,当好“母亲”“妻子”“女儿”等角色。在这些家庭角色中,一些工作之外的压力接踵而来,如照顾父母、家庭劳动、教育子女等。当这两者发生冲突时,一些职业女性就会进入两难境地,如果找不到一个合适的平衡点就会身心俱疲,让其紧绷的神经变得脆弱,最终可能罹患心理问题。

3、自身因素

由于女性特殊的生理因素,需要面对经期、怀孕、分娩、哺乳、更年期等一系列生理过程,伴随生理变化的,还有较大的激素水平波动,可能导致出现更多睡眠问题、焦虑症状等。一些女性担心被贴上“情绪化”标签,选择隐藏心理困扰。此外,职场文化中对“女强人”的推崇,又会误导一些女性将身体报警信号认为是“意志力不足”,长期压力下更容易击垮职业女性的心理防线。

破局之道:重建身心平衡

1、个人层面:自我调适与时间管理

保持平常心:俗话说,金无足赤,人无完人。理性看待得失,通过阅读、冥想等方式缓解焦虑。

客观认识自我:接纳自身局限,避免过度追求完美。例如,可制定“优先级清单”,区分工作与生活的界限。

扩大社交圈:培养兴趣爱好,加强运动,向亲友倾诉压力,或加入女性互助社群。

2、家庭层面:建立支持系统

分工协作:与伴侣共同承担家务与育儿责任,减少“孤军奋战”的疲惫感。

亲子沟通:每天安排一些时间与孩子互动,让亲子时间滋养心灵。

3、组织与社会层面:构建友好环境

企业责任:重点关注女性职工的心理状况,保障女职工的应有权益,建立友好包容性的工作制度,提供弹性工作制以及心理咨询服务,定期开展心理健康讲座。

政策支持:加强反性别歧视执法力度,完善育儿假、托育服务等福利政策。

健康宣教:广泛宣传心理健康知识,减少对女性“为母则刚”“人生赢家”等观点的过度吹捧。

(作者:江苏省疾病预防控制中心职业病防治所  廖美琪)